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6日在支持微信提现的老虎机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津南区人民政府区长 杨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津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极不平凡、极为特殊、极其难忘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转型发展的多元挑战、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笃定绿色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打好用好绿色生态屏障、海河教育园区、国家会展中心“三张好牌”,全力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防疫情、稳经济、促发展、保民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科学防控效果显著。作为全国首个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主战场”,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最果断、最有力的防控措施,两周实现社会面“清零”,16天实现全面“清零”,24天实现全域解封。启动扁平高效的疫情防控机制,完善“区、镇街、村居、网格、楼门”五级组织体系,3.5万名市、区下派干部夜以继日坚守抗疫前线,在最短时间打赢津南区疫情防控关键之役。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快速有效处置“0704”“1014”“1110”等突发疫情。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聚焦“医、食、神、网”,全力做好“四保”工作。筹集各类防疫物资1000万件,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3200余万元。健全完善生活供给保障应急响应机制,建立覆盖农贸批发市场、菜市场和重点超市、保供企业的联系制度,12家重点企业列入“白名单”,设置投放点和临时售卖点600余个,配送生活物资1.7万余吨。成立医疗救治工作专班,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建立透析、肿瘤放化疗、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台账,及时解决就医问题1200余人次,代取药1万余人次。高度关注群众涉疫诉求,建立民生问题直办机制,公布20部应急热线24小时全程解决群众诉求,组建147个工作组创新开展“敲门行动”,全年办理涉疫工单10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5%。
策略调整精准有效。全面落实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要求,审慎严实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开设发热门诊5家、发热诊室26个,扩展重症床位达到142张,全力保障重症救治和正常医疗秩序。有效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档案10.4万份,112个家庭医生团队参与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强化就医用药保障,入户发放“健康防疫包”1.1万份,积极与京东健康、微医开展合作,提供线上问诊、同城购药、健康科普等服务。扎实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作用,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达到218万余剂次。
各位代表,“0108”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8次亲临封控小区、定点医院等高风险点位指导视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津南坐镇指挥,为我们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全国、全市各有关方面鼎力相助、火线驰援、共抗疫情,广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和志愿者闻令而动、逆行出征、冲锋在前,全区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涌现出了一批大爱无疆的凡人善举,谱写了一曲和衷共济的时代赞歌,构筑了一座同心抗疫的钢铁长城,成为推动津南发展行稳致远的强大正能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支持帮助津南共克时艰的社会各界人士、向参与抗疫的所有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二)奋力打好经济发展攻坚战
稳经济大盘扎实有力。制定实施6方面134项具体措施和任务清单,狠抓经济运行、财税建设、重大项目“三个条线”调度。稳企政策落实到位,办理小微企业和其他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15.7亿元,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6700余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700余万元。保通保畅成效明显,审核发放绿色通行证2200余张,助力36家企业列入天津市运输通行白名单,开展12个高速卡口、服务区免费核酸检测工作。组织开展“暖春津南行”等系列活动10场,为企业解决资金需求115亿元,普惠性金融贷款余额达到75.6亿元,同比增长36.9%。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56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势头。
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健全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联动机制,紧紧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用好天津市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服务保障指引,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承接工作,走访对接北京方向企业80余次,全年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23个,北京方向新设机构57家,投资额101亿元,中国黄金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央企子公司落户津南,荣程集团、华海清科被认定为天津市京冀方向重点企业。
项目引育提质增效。探索建立三级招商体系和团队,整合完善并制定出台集成电路等产业扶持政策,全年签约落地中酶华诺、锐洁机器人等优质项目3000余个,预计实际利用外省市投资16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712万美元。华海清科成功登陆科创板,海尔高端品牌卡萨帝正式投产下线,聚集落户北洋研创、明德润和等优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海河集成电路设备等产业主题园区蓬勃发展。投资运行态势良好,新日电动车等231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葛沽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3.9亿元,中电晶华6—8英寸硅外延片生产线等项目竣工投产,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和重点储备项目开工转化率均达到100%。
会展经济加快发展。国家会展中心二期主体竣工,城市生态会客厅开工建设。建立“1+N+X”常态化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出台常态化防疫办展操作指南,会展“一站式”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全年举办展会14场,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来贺信。面对多点散发的严峻疫情形势,成功举办2022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观展人数12.6万人次,销售汽车9000余辆,成交金额22亿元,发放汽车保险补贴券355万元,撬动比达到1:123。综合配套区国展天地、国展大厦开业运营,万豪、喜来登等一批高端酒店投入使用。修订完善促进会展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评审通过各类扶持资金1155万元。签约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等一批国际性展会,落户亚华会展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30余家。
(三)聚力打好改革创新主动战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天开智慧小镇一期加快建设,海棠科创园暨天津大学科技园开园运营,阿里云创新中心等14家市级载体落户优质创新创业企业650家。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1家,“雏鹰”“瞪羚”企业362家。在全市率先推出“揭榜挂帅”制度,创新发布企业能力、应用场景等机会清单,成立海尔洗涤等产业创新中心10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90亿元以上,发放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996万元。华海清科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3家。办理“海河英才”落户1272人,推动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家。万人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1件,同比增长33.6%。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位居全市第二。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成政务帮办平台和“智慧化”制证中心,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289件,完成承诺制审批789件,“网上办”实办率达到99.2%。持续开展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清理规范等专项行动,建立“一企一警”服务保障机制。获批中央、市级专项企业支持资金2500余万元,上市挂牌企业达到68家。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企业获得信用贷款30.7亿元,信用修复通过率100%。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企业服务日”等活动,走访三级领导包联企业5000余户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2300余个,市场主体达到9.3万户,同比增长5.2%。
改革攻坚纵深推进。海河教育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焕发生机,引育黄河集团、陕煤能源等优质企业449家,落地中美绿色、北洋海棠二期等市场化基金。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53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注销划转国有企业13户,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到99.4%,上缴国有资本同比增长31.4%。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强化专项债券穿透式监管,多措并举化解政府债务21.2亿元。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投资12支子基金,在管基金募资总规模达到200亿元,成功投资德科智控、钛玛科等直投项目5个。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推进停车泊位、海河教育园区公用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完成农业园区研发创意中心康养项目,取得股权转让和特许经营收入13.3亿元,盘活国有企业闲置房产6.1万平方米、存量国有资产3.5亿元。
(四)致力打好城乡发展持久战
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成功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智慧津南”7个子项目投入运行。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制定环卫设施专项规划,新建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房100处,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街5个。编制机动车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新增停车泊位3200余个。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天开智慧小镇等公交首末站投入使用,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6条,打造天津市首条区域性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城镇载体功能逐步提升,建成辛沽道雨污合建泵站等工程,提升改造幸福路、东环路延长线等道路,合祥园菜市场投入运营,打造品牌便利连锁店6家,新建5G基站1430个。实施道路畅通工程,综合优化重点区域交通安全设施,完善15条道路联网联控功能,新建改造道路交通设施120处。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拨付各级财政帮扶资金1.1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捐赠物资1956万元,完成消费扶贫3.3亿元,落地产业项目13个,实际投资到位额7780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扩面提质,成功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4个,新建户厕3200余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日臻完善。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积极创建小站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3100亩,“小站稻1号”成功试种,承办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小站稻”入选全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成效显著,5000亩设施农业投入运营,成为天津市“津农精品”展示基地。高标准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引进社会资本1亿元,打造西小站、月桥等农文旅融合特色示范村。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成功创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健全完善停车场、林间体验路等基础设施,建成绿屏?辛庄湾、咸水沽湾生态驿站,绿色生态屏障建成区持续提升。完成荣程集团脱硝深度治理,14台燃煤锅炉关停整合,撤销取缔东花园与四道沟集中地,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达到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0天。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完成5条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项目,渤海综合治理雨污合流制改造加快推进,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安全高效,重点建设用地全部实现安全利用。
双碳先行示范成效初显。以“两加、四减”为主攻方向,在产业升级、绿色碳汇上做加法,在工业、建筑、交通、社会四个重点领域能耗上做减法。八里台低碳智慧创新园区加快建设,西小站低碳先行示范村有序创建,主办“双碳科技与智能赋能”世界智能大会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零碳”科技示范和产业孵化基地投入使用,国家会展中心、荣程集团被评为低碳示范建设单位。积极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建成装配式建筑45.5万平方米,绿色建筑竣工面积66.7万平方米。搭建“海河碳普惠”平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企业全部完成履约。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打造全市首个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48.3兆瓦,累计创建绿色工厂46家,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6.9%。
(五)倾力打好民生福祉提升战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大力实施10项民心工程。坚持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新增就业2万人,帮扶创业440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0万元,“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未整合村老年人生活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445元,打造镇街养老服务综合体5家,建成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2家,新增养老服务床位305张。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安置转业军官和退役士兵45人,发放各类优抚资金5388万元。积极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20户,恒大悦府等9个“保交楼”项目实现复工,办理示范镇还迁房和定向安置房转移登记1.2万套。坚决兜牢民生底线,搭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在268个村(居)成立社会救助工作站,完成8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发放低保、特困等专项救助资金1.1亿元。
社会事业更加繁荣。提升改造公办幼儿园3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4所,新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学位2070个。新建天津实验中学津南学校,南开学校雅润路校区投入使用,新增学位6420个。持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课后服务开设率100%。咸水沽卫生院新城院区、辛庄卫生院沁景苑院区实现开诊,建成双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名中医工作室”4个,11家慢病管理中心投入使用,家庭医生有效签约人数22.6万人。不断完善文体公共设施,推进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基层服务点达到107个,新建村(居)健身园、体育园等场地58个。举办第十八届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200余场,小站镇成为天津市首批市级全域旅游示范镇,西小站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投入使用,消除安全隐患1.5万项,完成居民户内燃气设施“六个百分百”改造6.1万户,打造消防安全示范小区14个。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成立社区居委会4个,组建“全科”网格员队伍1331人,新建改建智慧平安社区200个,葛沽派出所被评为全市“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统筹运用“信、访、网、电、视频”五位一体受理渠道,充分发挥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构作用,解决群众诉求2100余件。大力推行“接单即办”“接诉即办”机制,工单办结率达到99%以上,化解国家信访局交办信访积案200余件。“无黑”城区创建成效显著,公安分局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称号。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行分级包保制度,新建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90家。区级储备粮达到核定储备规模。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始终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政府工作人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311件。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狠抓政务公开和政府支持微信提现的老虎机,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狠抓市委巡视、专项审计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政治生态展现全新气象。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妇女儿童、红十字、民族宗教、全域科普、外事、对台、侨务、工会、助残、慈善、档案、气象、地震、统计、供销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回望峥嵘岁月,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津南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产业结构偏重偏旧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新动能底盘较小,新兴产业引领作用尚不明显;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不够,大项目好项目偏少,消费潜力还需加力挖掘激活;营商环境对标一流还有差距,创新生态仍需优化,高端优质人才较少,科技成果产业化动力不足;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城市运行保障水平仍需提升,共同富裕任重道远;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效能还要持续加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本领恐慌、作风不实等现象尚未根绝。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区人民期待!
二、全力做好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津南仍处于发展转型、提质换挡的关键阶段。综观大势,挑战机遇同在,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更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应当看到,我们手握绿色生态屏障、海河教育园区、国家会展中心“三张好牌”,高质量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应当看到,津南作为京津“大双城记”和津城滨城“小双城记”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更应当看到,经过疫情防控的淬炼和洗礼,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氛围愈发浓厚。只要我们锚定目标、勇毅前行,提振信心、苦干实干,定能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新局面。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一基地三区”建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持续打好用好绿色生态屏障、海河教育园区、国家会展中心“三张好牌”,做实做强绿色生态标志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城乡融合典范区,精心建设天津“绿谷”、“智谷”、“商谷”、“悦谷”,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贡献津南力量。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目标进度。
为实现上述任务,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深度融入大小双城新格局
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拓展协同发展广度深度,主动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协同。高标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项目、平台、政策、机制等前端统筹,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招商引资共享平台,持续深化与国家部委、北京有关部门、驻京央企国企和天津驻京办事处的合作对接,充分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北京校友资源,实施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机制,着力引进央企二三级总部及增量部分、文化旅游新经济平台项目、会展经济产业项目和各类科技型企业。全年落地京冀方向项目120个,协议投资额超过160亿元。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坚持“实体项目”和“注册项目”并重,坚持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相结合,举办面向全球的投资促进大会,策划开展分行业、分产业、分区域的招商推介活动不少于10场,加快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辐射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外省市投资到位额18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500万美元。牢固树立舍得意识,严格把握准入门槛,针对重大项目坚持“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精准滴灌、精致服务,全力以赴确保项目落地津南。聚焦现有企业抓存量转型,鼓励企业新上项目扩大产能,努力实现“老树发新枝”。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落地一批牵引性强、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项目。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建强三级招商体系和团队,推动领导干部带头招商、经济部门专业招商、属地战区主责招商、中介机构以商招商、全区全民广泛招商。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资源整合和产业服务能力,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成立制造业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依托“链主”企业带动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落户。加快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园区,大力引进金融、设计、商贸、旅游等高端现代服务业。设立制造业、服务业招商战区,实施招商战队荣誉旗季度流动制度,大力营造抓招商、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交通、物流、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项目建设,推进实施285个社会投资类和政府投资类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加快建设海河工业区北闸口拓展区建设工程等16个项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提升工程,新建5G基站300个。推动高水平优质项目建设,落成中电科四十六所新材料科技园新建生产线,葛沽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4亿元,华录未来科技园一期实现竣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动金迪智慧家电产业港、德科智控AI智能化绿色工厂等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建设年产100台化学机械抛光机二期、哈工福臻智能产业园等项目,新日电动车智能化工厂、华海清科晶圆再生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
(二)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着力彰显减污降碳新成效
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实施“871”重大生态工程,新增植树造林300亩,建立智能物联网管理系统,高质量做好大树、古树保护工作,采取市场化手段开展绿屏运营管理。完善道路、驿站、停车场、共享单车等必要设施,新建改造口袋公园4个,建成城市生态会客厅,开放绿屏?辛庄湾、咸水沽湾等生态节点,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场景。加快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推进特许经营权转让,积极探索将绿屏“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产”的多元途径,有效利用森林资源、保留用房和可利用开发土地,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生态康养等融合产业,持续增强绿屏“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全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扎实推进环境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钢铁、垃圾焚烧等重点行业脱硝深度治理,实施8家涉VOCs企业废气收集系统整治,撤销取缔小黄庄与白塘口集中地。坚决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清洁河湖”“健康河湖”等专项行动,动态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持续推进渤海综合治理雨污合流制改造,加快建设津沽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完成马厂减河岸线修复工程,实施先锋排水河、大沽排水河排水口门溯源治理。创建节水型单位10家,封填机井10眼,有效防治地面沉降。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协同推进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
深入实施双碳战略。积极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着力打造应急双碳创新生态产业园等一批标杆性项目,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持续服务“双碳”研究院运营发展,聚集推广一批“双碳”领域创新成果,谋划建设“双碳”科普中心。不断探索森林碳汇开发新模式,落地荣程集团低碳环保智能燃料筒仓项目,建成油氢合建站,大宗物料铁路运输比例稳定在50%以上。推动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成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开发集中式光伏项目,积极推进泰达垃圾焚烧厂余热供热,谋划利用大港油田小站地热井。继续完善“海河碳普惠”平台,拓展低碳出行、新能源应用减碳等场景。推进公共领域机动车新能源化,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单位20个。
(三)坚持自立自强、科技赋能,全面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启动实施天开(津南)高教科技园,高标准打造东翼“拓展区”,编制完成高研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天开智慧小镇一期主体完工,天开智慧小镇二期、高研园起步区开工建设,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打造承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首选地”。持续提升天津大学科技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发展能级,南开大学研究院成功升级大学科技园,推进实施职业院校联合大学科技园。高效运营海棠科创园、海棠众创大街等市级载体,新引进师生、校友创业项目和创新型企业不少于100家。积极构建无人系统产业生态圈,落地蓖麻产业链总部项目,支持成立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实施海河教育园区智能基础设施及应用建设工程,打造国家级新材料技术创新平台,建成新能源汽车与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天津大学建设新型显示技术国家创新中心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南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中心,天津大学环境与资源创新平台投入使用。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10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0家,“雏鹰”企业300家、“瞪羚”企业36家,新增科技领军(培育)企业1家,精心引育一批“专精特新”种子企业、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面启动上市三年专项行动,积极推动新玻电力、普兰能源优质企业上市工作,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技术合同登记额达到92亿元。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入对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探索实施成果拍卖、技术竞价、融资对接、校友合作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科技型企业,与院校共建技术研发中心3个。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认真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支持政策,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措施,加快完善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常态化实施“揭榜挂帅”、院校联络官等制度,开发“揭榜贷”“揭榜险”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持续发布院校能力、科技创新等机会清单。做实做强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北洋海棠基金等优质资本,成立海河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做大做强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津南分中心,支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深入开展“海河工匠”建设和“工匠涵养”创新工程,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1.45万人次,培育一批高水平技能人才。研究制定人才政策“津南十条”,大力实施“海河英才”计划升级版,多措并举引聚海河教育园区人才,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着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
(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坚决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提升能级和增强品质并重、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集群,聚焦聚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智慧家电等市级产业主题园区。大力推动转型升级,促进钢铁、阀门、石油装备等传统制造业健康发展,建成荣程集团转炉产能置换电炉、雨污分流低碳等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打造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联东U谷?双创中心等“腾笼换鸟”项目,实施海河集成电路设备、经济开发区机器人等产业园区提升改造工程。深入推进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数字化改造力度,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积极争创可持续灯塔工厂。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衔接海河柳林“设计之都”,加快建设“北方会展之都”。国家会展中心二期投入使用,全力服务保障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等大型展会,着力引进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中国国际压铸工业展览会等知名品牌展会,谋划筹备航运领域国际博览会,全年展览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集中引进会展产业链上中下游头部企业和关键配套产业,有效促进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支持引导会展产业、现代物流、直播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带动酒店、餐饮、汽车等关联产业发展。精心做好会展西、会展东地块的策划谋划和招商工作,不断提升永旺梦乐城、新城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经济贡献度,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旗舰店、原创品牌概念店。联动打造线上交易平台和线下消费场景,做优做活夜市经济、首店经济,提升打造6条特色街区,适时适度发放多领域、多行业消费券,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重要支点。
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一企一照一码”,推进承诺制、跨省通办改革,全面推行审批事项容缺受理,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场景,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审批用时不超过40个工作日。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摸底兜底市场主体,分门别类建立大数据,加强动态跟踪,提供精准服务。深化“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6条”等政策落实,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红利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企业投资决心。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既要“眼睛向外”抓好项目招商,更要“眼睛向内”抓好项目培育。常态化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企业服务日”等活动,优化三级领导包联机制,建立用地、办件、融资、用工等多支服务战队,助力项目落地建设、企业发展壮大,努力使津南成为高质量项目“聚集地”、市场主体投资“首选地”。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海河教育园区、津南经开区、海教投公司等机构改革,整合利用全区各级各类载体资源,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加强会展经济区管委会机构建设,切实提升举办展会、服务展会、保障展会主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巩固拓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积极引入央企国企和品牌民企参与混改,全面实施委办局下属企业清理注销,推进镇属企业吸收合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穿透式监管,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深化信用社、供销社、农村合作社“三社”改革。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归集各类信用信息数据100万条。坚持公办托底、民办提质,探索推进教育、医疗系统机制改革。持续实施国有资源资产化资金化,盘活国有企业闲置房产土地5.6万平方米。
(五)坚持一体发展、统筹推进,加快打造城乡融合新典范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严格执行“三区三线”,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提升改造一批老旧小区,大力治理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推进国家卫生城区复审工作,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大件垃圾处置中心投入使用,建成葛沽镇、八里台镇垃圾转运站,更新改造一批垃圾分类棚亭,打造垃圾分类示范镇街4个。推进停车设施市场化运营,建成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新增停车泊位300余个。“智慧津南”项目实现一体化运营,统一运维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落地殡葬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大力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加快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型试点城市,深入开展青春保障、青春宜居等11项行动计划。
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谋划实施柳林公园南侧片区、粮库宿舍及周边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0户。着力健全城镇载体功能,提升改造白万路、谊达道、吉泰道桥等一批道路桥梁,新建改建11个重点路口信号系统和电子警察,逐步健全视频传输网电子卡口和视频监控系统。持续优化公共交通布局,加快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公交首末站,开通调整公交线路10条,进一步做好地铁1号线和6号线公交接驳工作。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拓宽改造洪泥河东路、河沿路、双中路等乡村公路。不断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开工建设白塘口雨水泵站等项目,实施南华路南北侧地块等电力切改工程,建成翰海雅苑、昱湖苑公建配套菜市场。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捐赠物资1500万元,落实消费帮扶1亿元,新增产业投资2900万元。全面推进小站稻振兴计划,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加快建设小站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400亩,启动“小站稻2号”研发选育,策划举办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津南区第五届稻米节。做好葛沽萝卜、南义葡萄、宏程牌芹菜等“土特产”文章,打造农业产业龙头和“津农精品”生产展示基地,建设一二三产联动、农文旅融合的生态智慧农业产业园。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高质量整改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三美四乡”,农村户厕普及率达到90%以上,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持续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迎新村、西小站村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
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做好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创建验收工作,新建社区居委会2个,“天津市村务公开平台”实现全覆盖。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和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推进信访积案治理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深入开展质量强区工作,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大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聚焦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打造智慧应急系统,加快提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更新改造燃气老旧管网23.8千米,建成智慧安全社区15个。
(六)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奋力谱写共建共享新篇章
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10项民心工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重点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全年新增就业2万人。聚焦“一老一小”,搭建养老服务智能化平台,新增养老服务床位200张,新建社区日照中心2家,继续发放未整合村老年人生活补贴,统筹做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建成婴幼儿托位300个。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妥善安置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资金,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不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200万元,建成春成园、白塘口等还迁安置区,巨葛庄还迁房部分主体竣工,持续推动“保交楼”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为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金1亿余元。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巩固拓展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成果,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3个,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学位1440个。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实施“区管校聘”改革,建成南开学校和慧南路、敬慧路校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720个。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课后服务开设率保持100%。推动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建设,打造咸水沽一中、实验小学校史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创新美育课程实践载体,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5%以上。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资源覆盖面,扎实办好特殊教育,推进继续教育联动发展,健全老年教育三级网络,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力打造国家级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
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健全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津南医院二期开工建设,推进中医医院新址项目,提升津南医院胸痛、创伤、卒中中心,建成高危孕产妇中心,疾控中心实验楼投入使用。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新建海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开诊,构建急性胸痛协同救治体系,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全覆盖。
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新建图书馆基层服务点5个,举办第十九届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修缮郑家瓦房等历史风貌建筑,加快推进葛沽民俗文化区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高水平承办天津市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建成社区健身园、体育园等体育场地20个,提升改造海河教育园区体育公园,组织津南区第十届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活动15场。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有机联动“绿色生态”和“红色故事”,实施西小站村红色文化特色旅游项目,串联整合国家会展中心、绿色生态屏障、小站练兵园、会馆村等现有旅游资源,积极培育展、教、屏、史、科、农高度融合的文旅品牌,加快打造引领现代休闲度假、旅游消费潮流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三、努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一)以“赤子之心”对党忠诚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强化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业务训练,完善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形成任务分工、督办落实、检查考核、定期报告、跟踪问效全链条闭环责任机制,坚定不移推进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持之以恒整治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好人主义,大力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以“为民之心”勤政务实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始终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倾情倾力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坚持正确政绩观,多谋民生之利、善解民生之忧、广增民生之福,以政府工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以“奋进之心”担当尽责
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敢接“烫手山芋”、多当“热锅蚂蚁”,不给历史留遗憾、不给当下埋隐患、不给未来丢包袱。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危机感,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化解防范风险本领。坚持项目化推动、市场化运作、专班化落实,树牢服务大局的“添秤”意识、锲而不舍的“交账”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各项工作质效闭合。深化责任、政策、督查、考核“四个体系”,狠抓落实的“后半篇文章”和“最后一公里”,争当千里马,晾晒成绩单,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成“实景图”。
(四)以“敬畏之心”依法行政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大力实施“八五”普法,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办好各类建议和提案。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保持100%。
(五)以“廉洁之心”筑牢防线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反“四风”树新风。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违纪违规行为。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大对公共资金、国资国企、公共资源交易、群众身边腐败等重点领域监管。坚持真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教育引导区政府系统党员干部修身律己、慎终如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善作善成,加快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档:
|
一图速览丨2022年津南区政府工作报告 |